跳到主要內容

030 事後的先見之明 hindsight bias

有時我們或親友遇到劈腿、外遇事件時,常會有人說:你看,那時他(她)有些行蹤就很可疑,我早就猜一定有問題了!

這種事後回想當初的判斷,就叫做「事後的先見之明」(hindsight bias)。
醫療人員有時也會遇到,在病人確定罹患腫瘤或器官病變時,回頭看X光片或電腦斷層,隱隱約約好像有道陰影。有的人就會說:「你怎麼會看不出來,你這是誤診!」確定診斷後再去看片子,就會覺得每個人應該都能看出那裡有什麼,有時這也是「事後的先見之明」。
這類研究有好幾百篇,最常舉的例子是「選舉前」和「選舉後」。例如二〇〇八年美國總統大選,在民主黨提名歐巴馬後,有60%美國人認為歐巴馬會當選。但等到選舉結果揭曉後的調查,這時有80%美國人說,他們早就知道歐巴馬會當選了!
三年前的七月,蔡英文在總統大選民調裡剛開始超越韓國瑜。如果現在請台灣人回想在二〇一九年七月時,你認為誰會當選總統?你覺得比例會有多少呢?
除非我們有把每天大小事都記日記的習慣,否則誰都難避免「事後的先見之明」。這並不奇怪,只不過是提醒我們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太有自信罷了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19 損失厭惡造成投資失敗 loss aversion 之二

  昨天看到美國財經名嘴說,股市下跌時,造成投資人重大損失的兩大原因,第一個是就「損失厭惡」(loss aversion)。不想承認錯誤、不想面對痛苦,是投資人要先克服的魔咒。 據說,損失一筆錢帶來的痛苦感,需要賺兩倍才能平衡回來。人類對「損失」的痛苦感,會遠大於「得到」的喜悅。這或許是因為在數萬~數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,許多損失都會導致生命傷亡,得到什麼(如一隻死羊腿)卻只能換來幾天吃飽。 也因為這些心理作用,使得人們在「賺到一萬趕快賣」時,決策會比「虧了一萬趕快賣」快速許多。承認損失太痛苦,讓一些人不想面對事實,一直期待反彈,或繼續加碼攤平,於是昧於時勢繼續高風險投資,等到被迫出場不久,谷底反彈時手邊已經沒有籌碼。 有個研究就說,二〇一八年美國股市兩次大修正,散戶投資人的損失是指數變化的兩倍。賣得太低、買得太高,是許多散戶的痛。如何克服人性盲點,建立投資紀律,是每個投資人都得努力的目標吧。 《 陳豐偉的認知偏誤生態系 》

006 職場戀情 只不過是曝光效應 mere exposure effect 之三

  據說,美國有56%的職場雇員談過辦公室戀情----同一職場的都算數,包括醫護人員。 職場是走入婚姻的一大來源,也是劈腿、外遇的好發地。跟同事組織家庭是好選擇嗎?這時要考慮一下「只不過是曝光效應」(mere exposure effect)。 學者統計,職場戀情多數發生在非密集接觸、甚至一開始只是常常偶遇的兩人。太複雜的權力關係會衍生複雜與負面情緒,偶遇則會增加熟悉度與好感度。 同公司會有共同話題,有時再加上為了公司或派系衍生的一體感,職場戀情常一點就燃。 如此產生的感情,適合一起走一輩子嗎?每個人有各自考量。不過在往日時代,有些背景的父母常把唸完書的女孩找關係送進體面的公司,自然而然會跟體面的中產階級產生感情,順利組織家庭。這是對「只不過是曝光效應」的另一種理解。 不過,對企業經理人來說,職場戀情常是麻煩事。現實上很難禁止,頂多能做到若公開了就要調動。歐美國家則會注意辦公室戀情是否有主管利用權勢得到好處之嫌。 大公司的大型活動,如員工旅遊、共識營等等,是滋生職場戀情的催化劑。也有些公司會認為夫妻都在同公司,比較不會被挖角。總之,熟悉生好感,進入某個職場,就是跟某個職業類別婚配的第一步,這可能比婚姻仲介公司還有用吧! 陳豐偉的認知偏誤生態系

011 為何初戀難忘懷 蔡加尼克效應 Zeigarnik effect 之一

  為何有些人對年輕時的初戀難以忘懷?有一種認知偏誤叫做「蔡加尼克效應」(Zeigarnik effect),可能是原因之一。 蔡加尼克效應是說,人類大腦對於未完成的任務,常會有彷彿強迫性的記憶力,一直記著,很難忘懷。 相對應的,當任務完成,原本看似記憶力很好的人,可能一下就雲淡風輕,不記得也不再關切。 這是人類大腦演化出來的「節約能源」機制,已經結束的事情就不需要一直記著。但相對的,有時就會把太多大腦能量消耗在「一直未完成」的事情。 年輕人的大腦活躍、對情感反應強烈,但現代社會讓年輕人的戀愛往往沒有結果(以前農業社會就直接結婚生小孩了)。「或許還有機會做什麼或說什麼」的遺憾,有時就成為「未完成的任務」,一直記掛在某些人心底。 即使是一些淡淡的情愫,也可能因為「如果能再見一次面多好」「為什麼當年不跟他表白」而成為「未完成的任務」。 所以,有一些交往很久的戀人,因為「已經完成了什麼」,分手後很快變得不重要,反而不如年輕時淡淡的遺憾一直記著,這就是蔡加尼克效應了。 曾經陪伴好多年的戀人,在大腦裡的地位有時卻不如年輕時印象朦朧的小姊姊,這或許是一種不公平,也是注意力資源的錯置。 有時是一種悔恨,「如果我能跟她說聲道歉就好了」,然後一直記著一個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的人。 不過,蔡加尼克效應並不是無法克服。如果一個人很忙碌、隨時有許多重要的事情,「眼前未完成的事情」通常會壓過「過去未完成的事情」。 所以,對於一直想著唸著年輕時愛情故事的人,或許我們可以回他(她)一句: 「你(妳)吃飽太閒了!」 《 陳豐偉的認知偏誤生態系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