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人類就是忍不住要動一動,即使好處可能很少或可能有壞的結果。這叫做「行動偏誤」(action bias)。
今天引用SciTechDaily的文章。作者說,1991年到1996年美國股市,頻繁進出的人賺到11.4%的年度獲利,但市場的平均獲利是17.9%。忍不住就是想做什麼,結果賺比較少。
另一個二〇〇七年針對足球的研究發現,在罰踢時射到左邊、右邊、中間的比例都差不多,但是守門員有93.7%機率會往左邊或右邊撲。為什麼?因為如果站在中間沒動,然後球踢向兩邊,守門員會很糗。有做個動作撲一下,雖然三分之二機率撲不到,觀眾會諒解,守門員心裡也比較好過。
「行動偏誤」可能演化自遠古時代人類生活環境,針對風吹草動隨時應變比較活得下去,但現在社會有時會越做越錯。可能會遇到災難時,先買衛生紙跟泡麵,有時也是一種action bias。
有時我們會覺得不做點什麼,好像會錯過什麼、造成遺憾,或會對不起誰。政治人物有時會覺得應該要推動什麼理念,最後造成災難。企業老闆覺得要做些改革,結果越改越糟。或許人類祖先就是要做些什麼,在部落裡才會有好的評價;看起來懶懶不想動的人,或許就比較難吸引異性吧?